家国情怀谱华章: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
导语: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之际,九三学社南京市委员会将推出“社史长廊丨家国情怀谱华章”专栏,同广大社员一起重温九三学社创建、发展的历史过程,感悟先贤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传承并弘扬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经验、文化、精神、理念,通过了解昨天启迪我们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不断提升为国为民服务、双岗履职的质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九三学社的智慧和力量!
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国民党在军事上节节溃败,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陷于崩溃,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不断胜利。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全国范围的新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 194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或“五一”号召)。其第五条口号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5月2日,中共中央致电上海局,准备邀请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的代表来解放区商讨:“(甲)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乙)关于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及蒋介石卖国政府的斗争中,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并开列了一批拟邀请来解放区商讨召开新政协的民主人士名单。 5月7日,中共中央又致电上海局及香港分局,指示“和各真诚反美反蒋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知名人士交换意见”。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彻底摧毁国民党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真正民主的联合政府新政权的行动纲领。中共的“五一口号”,极大地鼓舞了艰苦斗争中的各民主党派,他们纷纷发表通电、宣言、声明,热烈响应,形成了从1948年春到1948年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协运动。中共的“五一口号”和新政协运动,指明了民主党派向着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胜利前进的具体道路。 据九三学社创始人袁翰青回忆,“我们从广播里收听到中共中央从延安向全国发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大家非常兴奋,当时就请许老起草了一个拥护中共中央‘五一’号召的代电”。当时九三学社成员大多集中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尚未得到解放的国统区大城市,九三学社负责人与中共在国统区地下工作负责同志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共希望九三学社在地下工作方面有所作为。正如周恩来所说,“当时我们还是期待着这个组织在北平继续进行工作,因为当时北平还没有解放。……还不便以团体的面目出现。”因此,九三学社没有立即公开响应“五一口号”。在这期间,九三学社主要用实际行动表明自身立场,与中共地下工作同志密切联系,为推动民主运动、争取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积极贡献。 1949年1月26日,北平和平解放之际,九三学社负责人许德珩及樊弘、袁翰青、薛愚、劳君展、黄国璋、俞平伯、方亮、鲁宝重、楼邦彦、王心正、孟昭威等,以北平文化界民主人士名义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拥护毛泽东八项主张;又以九三学社名义在北平《新民报》发表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公开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宣言指出:“本社自对日战争结束以后,即主张以政治协商方法,解决中国内政问题之唯一途径,数载以来,本此目的,奋斗不懈,早为世人所共见。不幸政治协商会议为国民党反动派一手撕碎,内战迁延至今,殊堪痛惜。去年五月一日,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本年一月十四日,中共毛泽东先生复宣布和平八项主张,同人等认为唯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 来源:《九三学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