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九三学社南京市社员孔宇:绿水青山,有我守护

发布时间:2025-10-1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十里秦淮河,从古至今都是南京城最为著名的景致,游客漫步河道两岸,不仅能够领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间次飞过的白鹭,清澈流淌的河水更让这幅画卷愈加生动舒展。在这清净宜人的环境背后,有一群科研工作者在默默付出。二十多年来,九三学社南京市社员孔宇聚焦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大国家需求,围绕氮磷生物消减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在技术成果转化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中业绩突出,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谈及自己从事的工作,孔宇表示:“能够将被污染的环境恢复过来,为人类和本土动植物创造更好的自然环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潜心钻研,推动污水处理行业技术革新


孔宇是黑龙江人,从小做事认真、成绩优秀,因为家就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附近,高考之后,他非常自然地选择了就读该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二十世纪末,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十分短缺,哈工大在该专业上名师云集,且在水污染治理领域最为领先,这为孔宇求学营造了十分良好的环境。本科准备学年论文期间,他将水污染治理确定为自己未来深造的方向,并获优秀毕业设计。2004年,在东南大学土木学院环境工程系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孔宇顺利入职南京市政设计院,从此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污水净化、黑臭水体治理、打造海绵城市、农村污水治理……二十余年间,孔宇从一名新人成长为业内资深专家,参与完成的项目不计其数,关于污水治理技术的攻关与思考也从未停止。


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太湖周边聚集了苏南多个工业重镇,纺织、印染、化工等高污染产业长期影响着湖体生态。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爆发,当地居民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这一事件成为了太湖治理的转折点。孔宇所在的设计院收到上级部门指示,负责城市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技术攻关工作。经多番评估、研究,南京市政设计院出台了一项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技术导则,并以此为标准建立了一套技术体系,为全省太湖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提高到新的阶段,这项做法开创了全国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的先河。


氮和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想要恢复水体清澈,既需要执行更为严格的氮磷排放要求,相关企业也必须在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上有所改进。作为单位骨干,孔宇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经验,重点攻关脱氮生物滤池技术、除磷脱氮提标改造技术、强化脱氮型尾水湿地技术等,累计获得22件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发表30篇论文,在多项工程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中获得“四新”评比优秀勘察设计奖1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超过200亿。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关键环节,近年来,孔宇专注于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与生态缓冲区建设组合技术研究,授权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排名1),核心成果经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为国内领先,并获得2022年江苏省科技创新奖,已推广应用至10余个工程项目中,总投资超过30亿元,综合指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运行成本降低31%,节约用地23.8%,实现51.5%的中水回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此外,他还敢为人先,组建了国内市政设计院中首个技术产品研究院,将传统设计企业的标准化进行产品化,建立公司产品化技术体系,推动设计企业技术产品化转型,为公司发展提供创新科技动力。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时期治水事业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水即治国,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等重要论述,为准确把握新时期治水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提供指导。“基础供水、排水乃至防洪排涝解决的只是老百姓最基本、最实际的需求,而我们要做的远不止于此。”孔宇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环境的要求普遍变高了,身为治水人,他义不容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研究生阶段,孔宇就跟着导师参与了江苏、浙江多地制革废水治理工程的设计工作。工作后,由于在专业上过硬、业务上手快,他很快获得担任项目专业负责人的机会。责任在肩,孔宇不敢有一丝懈怠,除了潜心研究技术、优化设计方案,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一线。市政设计院多负责项目的顶层设计,面向全省乃至省外地市提供规划服务,每次项目启动前,孔宇都会和团队一起实地考察,依照城市规模和实际情况计算污水排放量和自来水厂、污水厂数量,再在此基础上规划供水、排水方案。正式投入实用后,孔宇还会不定期对项目进行回访,了解设施运行、进出水情况,酌情给予技术改进。


2019年,孔宇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洛阳市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工程”作为国内“十三五”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获得了全国勘察设计一等奖,水利部先进技术大赛一等奖和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誉为“将八位一体(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的系统治理理念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第一个示范项目”“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0年,孔宇与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同开展“氮磷生物消减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积极突破污水氮磷生物削减和河湖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瓶颈,提出氮磷污染“陆源—河道—湖泊”梯级控制的技术路线,形成了氮磷“污水高效削减、河道高容消纳和湖泊高度净化”的“三高”创新技术,该技术成果获得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二等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任务。“农村污水处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除了技术层面,政策乃至观念层面都要共同配合发力。在情理层面谋得共识后,技术这一关由我们全力支持。”针对我国农村污水建设成本高,运营不可持续的难题,孔宇负责农村污水分类分质低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获批2022年度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科研项目《地形高契合低碳生态农村污水精准处理技术转化与推广》,与南京林业大学开展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低碳处理关键适用技术和装备研发》,2项技术入选中华环保联合会2022年村镇治理推荐目录。下一步,孔宇还计划与农科院、农学类高校进行合作,探索如何在不影响当地农民生产经营的同时,在生产方式上做到更加绿色、清洁。


厚积薄发,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南京答卷奉献力量


从二十出头在东南大学读研开始,孔宇与南京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环境工程能给人带来成就感的一点在于,你的付出可以切实给一个地方的生态、当地的饮水条件等等这些最直观、最日常的部分带来改变。”孔宇如此形容他与南京的独特链接。他长期工作在南京市企业科研生产一线,主持了包括就城北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南京桥北污水厂工程、南京远古水厂工程、南京大厂污水厂工程、南京化工园水厂工程等多项南京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深度参与了包括南京秦淮河在内的20余条河道治理工作,为南京市推进重大工程、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方面作出了大量贡献。此外,他主持了发改委课题“长江南京段综合治理体系研究”,因地制宜提出符合南京特色的发展与保护建议及56条体制机制,为贯穿《长江保护法》,推动南京市长江大保护立法提供“南京方案”;主持长江环保集团第一个南京长江大保护项目,六合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总投资21亿元;长期担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多所在宁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校外指导老师,多次指导南京市重点海绵城市项目的规划和验收工作,并主持南京市《河道海绵治理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研究。


作为第一负责人,孔宇主编了江苏省地方标准2项《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设计标准》《人工湿地工程技术标准》,参编《江苏省溢流污染控制》地方标准,主编南京市《河道水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相关成果获2022年度江苏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奖,2项技术进入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目录。2012年6月,孔宇加入了九三学社。在这个温馨的集体中,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师友,共同在社会服务、本职工作上碰撞出了许多精彩的火花。


“中国探索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有益而成功的探索,下一步如何稳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让绿水青山同时成为金山银山,需要大家共同的智慧。学无止境,环保行业对技术、研发的要求很高,如果不学习、突破自我,就只能一直停留在原来的岗位做重复的事。”2024年,孔宇获评“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站在新的起点上,他始终保持谦逊,用自己的实干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