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家国情怀谱华章:毛泽东的接见

发布时间:2025-07-1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图片

导语: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之际,九三学社南京市委员会将推出“社史长廊丨家国情怀谱华章”专栏,同广大社员一起重温九三学社创建、发展的历史过程,感悟先贤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传承并弘扬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经验、文化、精神、理念,通过了解昨天启迪我们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不断提升为国为民服务、双岗履职的质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九三学社的智慧和力量!


图片

图片

毛泽东的接见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共谈判

图片


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党的任务是要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45年8月11日,日本投降在即,蒋介石下达三道“命令”:一是要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二是要他的嫡系部队“加紧作战”“勿稍松懈”;三是要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这时,美国用各种方法把国民党军队运往为解放区人民武装力量所包围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中国共产党坚决拒绝这种限制共产党、放任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命令。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时局发展的方向,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争取和平发展和准备革命战争的“两手”方针。毛泽东在讲演中明确地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推迟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另一方面必须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有充分认识,对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不抱幻想,不怕威胁,准备以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战争,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表示接受中、美、英三国关于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在依靠美国极准备内战的同时,于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根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确定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方针。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立即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要求国民党政府“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以避免内战,奠定今后和平建设的基础。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从延安抵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会谈纪要》中,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双方确定将召集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但国民党拒不承认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国民大会问题也未达成协议;还有中共所领导的军队整编的问题,实际上也没有解决。


二、毛泽东接见许德珩和劳君展

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依附于美国,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欺骗人民;一方面极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大规模的内战。他们除了在军事上布置内战外,还派大批的官僚政客到全国各地负责“接收”(人民讥之为“劫收”)。许德珩感于此,作诗曰:“群魔乱舞闹中华,五子登科哪管它。极目中原无净土,延安可望在天涯。”


1945年8月28日,住在重庆枣子岚垭“雅园”的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夜不成寐,既兴奋又担心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这一天中共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王若飞等在张治中将军陪同下,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到达重庆的消息,像春风吹遍整个山城,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山城沸腾了,报纸印发号外,无数的人上街欢迎,鞭炮齐鸣。许多人给毛泽东写信说:“我们拥护您的主张,您是新中国的希望。”当时许多中间派人士也深为感动,赞誉毛泽东这一行动为“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许德珩、劳君展同毛泽东有着源远流长的亲密友谊。


劳君展(1900-1976),湖南长沙人。早年在湖南周南女校读书时,她就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于1918年4月在长沙组织的“新民学会”,积极参加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运动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劳君展赴法国勤工俭学。行前,毛泽东曾在上海半淞园为她送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还写信给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劳君展等通报情况。


许德珩1915年初考入北京大学,先后与李大钊、毛泽东相识。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实行一系列改革,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空气,学术、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毛泽东、许德珩都参加了“新闻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接触日频。1918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许德珩经李大钊介绍,先后参加了由李大钊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在“创造少年中国”的理想下,李大钊、毛泽东和许德珩等结下深厚的友谊。


许德珩夫妇与毛泽东已阔别20余年。他们通过邢西萍(徐冰)求见毛泽东。不久,即得到通知,毛泽东约他们去桂园见面。


9月10日中午,许德珩和劳君展来到桂园。毛泽东一见面就急步向前,一手拉着许德珩,一手拉着劳君展,说:“真想不到,我们在这里见面了!”寒暄落座后,畅叙阔别之情,回忆当年在北大的情景,回忆在湖南的往事。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他们在法国和归国后的工作生活情况,他们一一向毛泽东作了介绍。


谈话间,劳君展提到给毛泽东送怀表、布鞋和火腿的事,毛泽东表示感谢。那是1936年秋末冬初,许德珩、劳君展夫妇都在北平教书。一天,徐冰、张晓梅夫妇来探望许德珩时,说到红军长征初到延安,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物资供应困难,日用品和吃的东西都很缺乏,尤其是没有布鞋穿,大家都穿草鞋,也没有怀表。许德珩和劳君展听到这些情况,当即决定自己拿钱买些日用品和食品送给毛泽东。徐冰说,现在有一辆卡车要去陕北,要买东西最好赶快去办。于是劳君展和张晓梅立即到东安市场买了一些火腿、怀表和布鞋,托张晓梅带到延安去。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整理编辑《毛泽东书信选集》时,发现了毛泽东1936年11月2日写的感谢信,信中说:“各位教授先生们:收到惠赠各物(火腿、时表等),衷心感谢,不胜荣幸!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


话题逐渐转到现实中来,许德珩说,战时的重庆,物价飞涨,文教人员的生活极其困苦。他十分感谢毛泽东委托蔡畅从延安给他带来了一卷延安自产的手工制呢,这一卷呢子衣料,做了全家人的冬衣,解决了大问题。毛泽东动情地笑着说:“一切会好的,将来会好的。”毛泽东询问许德珩在重庆的生活工作情况。许德珩谈了抗日战争期间,他根据周恩来的建议,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动员民众抗战,保卫家乡,以及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于1938年来到重庆,利用国民参政会这一合法的讲坛,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和独裁统治等情况。其中谈到他在国民参政会活动中,与中共代表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过往密切,配合默契,每当国民参政会开会,总是搭乘中共代表的车子往返。毛泽东听得很高兴,他爽朗地笑着说:“我也是个合法的参政员哩!”大家从“国民参政会”又谈到武装斗争的问题,许德珩、劳君展对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深表钦佩。后来又谈到在重庆发起座谈会的情况。毛泽东听了汇报很高兴,很支持。他勉励许德珩和劳君展,要把座谈会搞大,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许德珩当时也有这个考虑,但是又担心人数太少。毛泽东说:“人数不少,即使人数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很大作用吗?”正是在毛泽东的关怀鼓励下,许德珩等人才下定决心把座谈会建成一个永久性的组织,这就是后来成立的九三学社。


由于重庆政治环境险恶,许德珩夫妇深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临别前,劳君展频频相劝:此地不可久留,宜早作归计。10月11日,在张治中等人的陪同下,毛泽东平安返回延安,许德珩夫妇这才放了心。


三、毛泽东接见梁希、潘菽、金善宝等科学家

图片


自1939年以来,在周恩来、潘梓年支持下,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干铎、谢立惠、李士豪等科技界人士近20人组成了“自然科学座谈会”,其中一部分人参与编辑《新华日报》的“自然科学”副刊。当时,中共常在新华日报社邀请科技文教工作者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举行纪念会、联欢会、座谈会、时事报告会等活动。“自然科学座谈会”的通知经常参加,因此成为新华日报社和中共领导人最依赖的朋友。1943年,在梁希60岁诞辰到来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特在新华日报社为梁希祝寿。周恩来祝酒时说:“新中国总要到来的,新中国需要大量的科学家。”梁希无限感慨地说:“我无家无室,有了这样一个大家庭,真使我温暖忘年!”在延安革命根据地急需西北地区气象资料的时候,涂长望曾向延安提供了气象资料和一大批气象书籍;延安急需农业技术和良种时,金善宝曾向延安提供了良种和技术资料。


1945年8月28日傍晚,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突然听到毛泽东飞抵重庆的消息。忧喜交加的心情使他们彻夜难眠。兴奋的是毛泽东雄才伟略,胆识非凡,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大义凛然,深入虎穴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担心的是蒋介石可能加害于毛泽东。


9月的一天,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干铎、谢立惠、李士豪等著名教授接到毛泽东接见他们的通知,这使他们感到兴奋、激动。


他们按通知所定的时间来到嘉陵江边张治中将军的公馆,由王炳南同志在门口迎接,在一个长条形的房间里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一一与他们握手,寒暄落座后,像拉家常似的和大家交谈起来。先是说重庆气候恶劣,很不习惯;又说到飞抵重庆的经过和一路见闻,说重庆的科学家朋友提供的气象资料这次也派上了用场。他谈到延安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感谢国统区各界人士对延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援和帮助,还提到了重庆科学家支援良种和农业技术的事。毛泽东咨询大家对抗战胜利后国内时局的看法,梁希首先发言,他说:“我们感到很苦闷。”毛泽东等梁希继续说,但梁希没有下文了。毛泽东频频点头,重复着梁希的话,“噢,苦闷——苦闷——苦闷”,连续三遍。接着大家就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时局、国共和谈、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等方面感到困惑的问题,向毛泽东提问,毛泽东一一答复,解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针对9月19日中共在重庆谈判中提出“我军将从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8个省区的根据地撤退,到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集中”,潘菽问:“为什么把已经解放的一些地方让给国民党?”毛泽东站起身来,在椅子旁边向后退了两步说:“退一步是可以的,退两步也可以。”然后做了个还击的手势说:“退三步就不可以了!”大家都会意地笑了。座谈将结束时毛泽东注意到坐得靠后的金善宝教授还没有发言,当时金善宝虽然只有49岁,但由于长期患胃病,加上工作劳累,生活艰辛,已是满头白发。毛泽东亲切地问道:“后边那位白发先生有什么意见?”金善宝早准备了一张名片,想送给毛泽东,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于是迅步向前,把名片递给毛泽东。毛泽东看了名片,高兴地说:“噢,你就是金先生!金先生今年高寿喽?”“我今年50整。”金善宝不忍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分心,临时说了个整数。“噢,想不到我还长你三岁哩!”毛泽东爽朗地笑着说。毛泽东请金善宝发表意见,金善宝考虑到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有发动内战的迹象,担心毛泽东在重庆不安全,他说:“今天我们都很高兴。从历史上看,人民总是要革命的,而革命又总是要流血的,不流血的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又说,“毛先生是吃惯了小米的,到这里来吃大米是不习惯的。”他暗示希望毛泽东早作归计。大家非常担心毛泽东在重庆的安全,都希望他早日离开重庆。毛泽东很理解大家的心情,频频点头表示会意。会见结束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说:“我十分感谢诸位教授先生们,在爱国、民主、和平方面,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对九三学社创始人的亲切接见,给了他们巨大的支持和鼓舞,及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对九三学社的建立和未来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来源:《九三学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