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谱华章: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导语: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之际,九三学社南京市委员会将推出“社史长廊丨家国情怀谱华章”专栏,同广大社员一起重温九三学社创建、发展的历史过程,感悟先贤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传承并弘扬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经验、文化、精神、理念,通过了解昨天启迪我们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不断提升为国为民服务、双岗履职的质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九三学社的智慧和力量!
1956年2月9日至16日,九三学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过去的工作和确定九三学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新形势下的方针及任务,修改社章和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各地代表144人,列席大会的有21人。 会议推选许德珩、梁希、涂长望、潘菽、薛愚、孙承佩、严济慈、卢于道、税西恒、黎锦熙、茅以升、袁翰青、周培源、方亮、吴学周、侯宗濂、劳君展、陈时伟、陈鹤琴、刘锡瑛、柯召、俞平伯、张玺、李薰、许彦生25人为大会主席团,并推选了许德珩、梁希、涂长望、孙承佩、薛愚、潘菽、卢于道、税西恒、侯宗濂9人为常务主席,分别主持会议;推选涂长望为大会秘书长,孙承佩、干铎、陈明绍、李毅为副秘书长。会议还通过了议事规则和社务报告审查委员会、社章修改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及召集人名单;通过了议事日程;宣布了分组名单。 9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应邀向出席和列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扩大)和九三学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作了长达五小时的重要报告。陈毅分析了世界形势,指出,“目前世界总的局势是趋向缓和……我们在进一步争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同时,还要防止突然的事变,我们要争取一个和平的环境来从事我们的国家建设,根据我们对国内外局势的科学的分析,提出12年的建设计划,这个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和平,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动摇”。他号召科学工作者认真钻研业务,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在12年内能够赶上和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陈毅最后指出,民主党派今后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中,还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希望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通力合作,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完成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9日下午,九三学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许德珩致开幕词,指出九三学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新形势下召开这次大会,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他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个胜利标志着我们已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许德珩指出,在新的形势下九三学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动我们的社员和社所联系的高级知识分子,发挥他们的高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政治认识和业务水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切力量。薛愚代表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作了关于代表资格审查的报告。 许德珩向大会作了社务报告。他首先对于九三学社十年来的工作,作了简短的总结。他说:“社在过去十年中曾经参加了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进一步地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斗争。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生长起来的爱祖国、爱人民、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所走的光荣的道路。” 许德珩对于当前国家的新形势和九三学社的任务,做了详细的分析,指出,要使我国的科学文化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建设急速发展的需要,并使我国科学文化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为了担负起这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知识分子就要充分发挥力量,扩大队伍,提高业务水平和社会主义觉悟。作为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民主党派,我们尤其要把这个工作做好。为此,九三学社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用一切方式动员全体社员以及所联系的群众,以顽强的努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便充分发挥力量。用种种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社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的觉悟程度,帮助大家进行自我改造,逐步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协调各方关系,包括党员和非党员知识分子之间、青年科学家和老年科学家之间、老年科学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不大协调的关系能够协调起来,使已经协调的关系能更加亲密无间。协调关系的工作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社的这项工作的目标正是促使知识分子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改造自己并充分发挥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进步分子,根据周恩来总理所提出的改造知识分子的斗争纲领,“使落后分子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中间分子尽可能地变为进步分子,使进步分子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 为做好上述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许德珩强调,第一,必须根据毛泽东指示的“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领导工作和组织工作。这就是要坚持不渝地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并与各友党密切合作;要贯彻集体领导的精神,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要加强思想领导,加强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联系。第二,要密切联系群众,而且联系的面应该尽量广泛,进步分子、中间分子、落后分子都是对象。不愿接近落后分子,不愿帮助落后分子进步的思想是错误的。第三,要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第四,要在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下,根据需要与可能,作出具体规划,努力发展九三学社的组织。在吸收社员时,既要反对保守,也要提高警惕。要通过工作来发展社员。要重视对中间分子和落后分子进行工作,帮助他们进步,在他们符合社章要求时,吸收入社。 涂长望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修改社章的报告。他说:“九三学社第二次全国工作会议扩大会议制定社章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发生了空前巨大的变化,九三学社社员和广大的知识分子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情况,都必须适当地在社章上反映出来。”关于九三学社的纲领,涂长望指出,由于《共同纲领》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为宪法所代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并决定以七项准则作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单位和个人共同遵守的准则,九三学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之一,完全同意并投票赞成了这一章程,因此,把原社章第一条规定的“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纲”改为“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总纲为纲领”,是必要的,也是恰当的。关于九三学社的性质,改为“九三学社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一个以知识分子为成员的民主党派”,并申明“本社积极帮助社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进行思想改造,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逐步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关于九三学社的任务,根据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政协章程总纲,社章修订草案第一条提出九三学社总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为:“全力贯彻宪法的实施,坚持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为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九三学社的具体任务在社章修订草案中作了比较概括的规定。此外,关于社员,关于社的组织机构,关于奖惩和社的经费,等等,也作了适当的修改。 在大会期间,代表们分组讨论了许德珩的社务报告和涂长望关于修改社章的报告。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社务报告的决议、关于提案审查委员会的报告的决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九三学社社章。 代表们还分组学习和讨论了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和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以及郭沫若的“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中知识分子的使命”的报告,陈叔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报告,董必武“关于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问题”的报告和其他重要文件。在讨论中,代表们一致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社各级组织应该更积极地推动并帮助社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力量,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勇敢地向科学进军,以完成国家给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以后,大会选出了第四届中央委员会,选举许德珩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梁希为副主席,涂长望为秘书长。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一致通过了向毛泽东致敬电。 16日下午1时30分,大会举行闭幕式。梁希致闭幕词,他号召九三学社的各级组织和全体社员:积极向科学进军,争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末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能够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努力进行自我改造;通过工作发展组织,贯彻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接受党的领导和重视社的工作。最后他说:“时代在向我们召唤,知识分子必须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我们有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力戒任何浮夸和骄傲,我们一定能够担当起这个时代的伟大使命,一定能够做一个完全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 大会闭幕以后,接着举行了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除依照社章规定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即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不另推举外,推选方亮、孙承佩、劳君展、吴学周、周培源、茅以升、侯宗濂、袁翰青、陆侃如、税西恒、杨肇燫、董渭川、裴文中、潘菽、黎锦熙、卢于道、薛愚、魏建功、严济慈等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并对今后九三学社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重要的决定。中央常务委员会也举行了会议,会议任命许德珩兼组织部部长,薛愚、方亮、张席禔为副部长,孙承佩为宣传部部长,储安平、尹赞勋为副部长,严济慈为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建功、刘及辰、金克木、楼邦彦为副主任委员,茅以升为科学文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培源、董渭川、袁翰青、游国恩、黄汲清、陈明绍为副主任委员,劳君展为妇女委员会主任委员,孙荪荃、叶恭绍、魏璧为副主任委员。会议还任命孙承佩、陈明绍、李毅、周慧明为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 需要说明的是,九三学社的全国代表大会届次同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届次不同,原因即在九三学社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召开过三次具有全国代表大会性质的重要会议,即1946年5月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产生了第一届中央理事会,1950年3月恢复并重组第一届中央理事会;1950年12月九三学社召开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产生了第二届中央理事会;1952年9月九三学社召开第二次全国工作会议,产生了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于是,到1956年2月九三学社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产生了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因此,九三学社全国代表大会届次与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届次相差数字是“3”。 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按照新成立的工作机构配备了必要的工作干部,各部、会根据社的方针任务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分别拟订规划并积极开展工作。 截至1955年年底,九三学社社员发展到1197人,建立地方组织18个,基层组织94个,各基层组织都有了定期的组织生活。在发展中也进行了巩固的工作,培养了骨干,整顿了组织,加强了团结。九三学社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来源:《九三学社史》